相信对很多朋友来说,买了水果蔬菜后随手塞进冰箱是常规操作。
不过一般的冰箱冷藏室默认温度是0℃-4℃,在这个温度下放久了,有些水果蔬菜会出现奇怪的现象,表面黑斑、凹陷、像生锈了一样、放多久也口味生涩不成熟等等“症状”,这,可能是发生冷害了。
为什么我放冰箱没出现?因为影响因素很多,比如果蔬所在环境的湿度和气体组成也会影响其对低温的敏感性,比如一些气调包装(内部充入人为配比的气体)的果蔬就不容易发生冷害了。
另外果蔬的采摘时节也有影响,一般夏季采摘的比秋季采摘的对低温更敏感。
采摘后,一些处理也可以防止果蔬发生冷害,比如对红薯来说,预冷过渡一下有用,对西葫芦来说,用40℃左右的水浸泡一下有用,但这些都是为了长期储存而实验出的操作,一般家庭也没必要这样做。
冷害只是不好看吗?有的朋友可能会疑惑,出现了冷害又怎么样呢?
其实,除了外表不好看、口感变差,营养价值也会有所下降,同时,抵御微生物侵袭的能力下降,会更快腐烂。而且一些水果在低温下还会进入一种「逆境应激」的状态,呼吸强度上升,加速自我消耗,同样会加速腐坏。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找到室内尽可能阴凉干燥的地方,温度在15℃左右是最理想的,有些地方冬季屋里可能接近这个温度。
但如果整个室内温度都在25℃甚至0℃,那其实也没有特别好的选择,放冰箱可能5天左右开始出现冷害,而放外面5天也会变干巴,只能说还是早点吃。
而且把果蔬买回来后就只是放着,里面的维生素C就会开始损失→果蔬放着放着,VC可能就没了……冻菜未必不如鲜菜!,所以再次强调,有条件时,最好现买现吃。
适合放冷藏的水果蔬菜下面这些水果蔬菜的最佳储藏温度和冷藏室(0℃-4℃)比较契合,可以安心冷藏:
苹果、梨、桃、杏、李子、葡萄、鲜枣、草莓、黑莓、树莓、樱桃、无花果、椰子、小甜瓜、枇杷、杨梅、西瓜、荔枝
韭菜、洋葱、蘑菇、莴笋、生菜、菊苣、胡萝卜、甜玉米、大白菜、花椰菜(花菜、菜花)、蒜薹(蒜苔)
大蒜(但不能冷冻,受冻后蒜瓣呈水浸状、灰白色)
土豆(但不能冷冻,否则易出现薯心变黑)
菠菜(也可以冷冻)
芹菜(不宜冷冻,解冻后难以恢复新鲜状态)
甘蓝(可以短期冷冻)
大葱(可以冷冻)
豌豆(可以冷冻)
应该放冰箱但常被忽略的食物最后再提醒几个应该放冰箱的食物
巴氏杀菌奶有一些牛奶买回家必须快速放进冰箱。
首先你在超市买的时候它就放在冷柜上而不是常温区,而且包装上写了需要在2-6℃的环境下冷藏保存,在冷藏的前提下保质期通常5-7天。
如果拿回家忘了放进冰箱,在外面摆了数个小时,尤其是夏天的高温下的话,那从安全角度就不建议喝了。
这类牛奶之所以要冷藏,是因为它们采用的是巴氏杀菌或高温杀菌技术,只保证杀灭牛奶中的沙门氏菌等致病菌,其他一些细菌仍然存活,如果不冷藏就会大量繁殖,同样能导致食物中毒。
超高温灭菌乳就灭菌很彻底,不用冷藏,这类牛奶摆在常温货架,不开封的话放在室温下保质期有6-12个月,看一下包装就能辨别。
低温酸奶有活菌的酸奶同样要注意冷藏,从而抑制细菌活动,否则酸奶会越来越酸,还会出现分层的问题,先影响食用品质,久了也有安全隐患。具体也是看一下包装上的保存方式。
现在也有杀过菌的酸奶,就不必冷藏了,比如某甄,某慕希。
开瓶后的蚝油蚝油蛋白质含量高,开封后容易变质。虽然里面也有很多盐,能一定程度抑制微生物的繁殖,但很多人习惯把蚝油和其他调料一起放在厨房,甚至灶边,温暖+湿润+蛋白质+少量糖的环境,很容易长毛发霉。
其实仔细看蚝油的包装,一般会发现上面写了:开封后需冷藏存放。
其实有些酱油、酱料也需要,通常会在包装上说明「开封后需冷藏」,大家买调味品记得仔细看看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