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树是院子最老的守候者。孩子们陆续到理想的地方立业安家,后来母亲也随孩子们去住,离开了老家。院子里空空如也,自然无人眷顾!只有祭祀的节日,我们回家给父亲上坟,才会打开院门,扫那总也扫不净的尘土。驻足院中,看看屋脊上孤独寂寞的烟囱,蹲下身子拔除院子里蓬勃蔓延的杂草。
那次七月十五回家,我们惊奇地发现,两小棵椿树挤在一处冒出来,那小芽似乎试探似的露露头,我们谁也没有拿她当回事儿。不曾想后来又冒出了一对。一南一北在院子的东侧竞相生长,并迅速长大。
二00三年母亲去世,我们回家安葬母亲。回到多年不见人烟的老屋,苇箔顶子上站满了灰色的枯叶蝶。人一进来,枯叶蝶惊得乱飞,继而飞出了屋子。落在郁郁葱葱的椿树上,似乎预示着这个老屋行将结束她的使命的结局。正是七月秋意阑珊之时,两对椿树长得枝繁叶茂,和行将坍塌的老屋形成鲜明的对比。才五岁的侄女倚靠在树旁,清脆的童声甜美天真:妈妈!树就是我们两家,这边是我和爸爸,那边两棵大的是大爷和哥哥。童言无忌,我们从此相信这两对椿树代表王家长子次子两家,俨然成了我家传承的象征,寄托我们期待家族兴盛的愿望!
万物皆有灵,树更是有灵性的!她们两两相望,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似乎要摆脱这四周院墙的禁锢,向着更高更远的蓝天碧空恣肆生长。褐色的树干高直挺拔,从杯口粗到碗口粗,树冠像一把张开的绿色的大伞盖,庇护着院子里的花花草草。冬天的雪后,脱去了绿叶的枝条穿上了琼裳玉衣,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和蓝天遥相呼应,宛如一幅写意的中国画。
树在蓬蓬勃勃生长,我们家的喜事也一个接着一个!
我下一辈的老大——我的侄子大学毕业了,从千里之外的十堰市落叶归根,回到了山东威海工作。紧接着孩子们一个一个的都如愿以偿的考上了理想的岗位,然后他们又各自成家立业娶妻生子!他们中最小的我的侄女考到了北大读研究生!村里人说这棵椿树是我家风水树,庇佑我家家道兴盛,四季如春!说来也怪,我们西王寨村百十户四百多人的村子,只有我大爷我叔叔和我家院子里有椿树,别的家没有。按说椿树是根生繁衍能力很强的树种。可是和我家一墙之隔的四面邻居家都不长椿树。我们坚信是祖辈的荫德滋养了这树,滋养了后辈的福祉。老树是活着的历史!她见证了岁月沧桑,抚慰我们漂泊的心灵,簇生的枝条和密集的叶子生长成手臂挥舞着,见证亲人间的离别,深情地送别,殷殷地祝福,深深地期待。也张开双臂热情欢迎归来的游子,为他们擦干脸上的汗水和心中的泪!
归来的我们在树下诉说相聚的愉悦,享受老树赐予的温馨。
院子里的花草也有了依附,牵牛花攀附在树上,那树成了喇叭花的天堂,树下的夜来香无遮拦的蔓延。整个院子都被上上下下的喇叭花填满,和大大的椿树冠相映,香气冲天,弥漫大半个村子!淳朴的乡民更坚信了椿树的灵通,来来往往的村民经过我家门口,都对这椿树行礼,表达肃然起敬之情!
不知什么时候,东南角厕所墙后冒出了一颗桃树,因为民间有说院子里不能种桃树的传说,妮她爸固执地要砍掉!我强悍地阻止!起初小桃树探头探脑很小心翼翼的长着,有我的保护,桃树便自由自在地茂盛起来!每年开春,墙角的桃花朵朵开,引来蜂蝶飞舞嬉闹。清明我们回家,那桃花喜盈盈的和我们招手致意,赶走我们思念的悲伤。
年,我城里的平房拆迁。我把房后的牛奶子枣树移栽到老院,院子里又添新成员。去年,我们又栽了杏树柿子树无花果树,小小院子简直成了果园,小果树们依偎在大椿树的臂弯里,茁壮成长着!
院子里的树,把根抱紧脚下的泥土,深深地潜入地底下,长成粗壮的树干;叶子呼吸着家乡的气息,濡染家乡稻粱桑麻的深绿。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还钱。这棵移栽的枣树,当年就果满枝头。墙角落的桃树也是硕果累累!
七月十五回家,红红的桃子熟了,八月十五回家,红红的枣子甜了。
果子味道格外醇甜自然,是真正纯天然绿色。因为老宅的阳光雨露沐浴,老宅的围墙大门保护,老宅的沃土肥膏滋养,带着老宅的亲切,涵着老宅的芳香,自然还寄托着我们内心深处那种刻骨铭心的记忆,袅袅炊烟里升腾消散的岁月悠长,暖暖土炕上映照的太阳光芒,小小饭桌边的笑语荡漾。融入了房梁间翘首待哺的小燕子的低吟,融进了院子里欢笑嬉闹的鸡鸭鹅的高鸣。还有月光下母亲的歌谣,灯光下父亲的教导。那红红的果子是满天繁星点点,是树上蝉歌虫鸣。一年又一年,果树一点点长大,记忆一回回沉淀。浓浓乡情融在果子里,那果子便有了特别的滋味。
唱三字经的老奶奶身边围满了叽叽喳喳的童年伙伴——果子里有时光不老的记忆;院子里小饭桌上融入着母亲歌谣的粥饭热气腾腾——果子里有血缘亲情的延绵。
我们视这些果子如至宝,留下几颗果子看树,其余的都摘下来。四邻八舍婶子大娘家各送一点,剩下的带回城里的家,快递给远方的亲人!
老院的树,是一直延续的家族历史,是至爱亲人的笑容,是血缘亲情的链接,是扎根于我们心中的老院!老院经历岁月风霜,会慢慢的萧瑟破财,最终断壁残垣化作一抔黄土,融于家乡的土地。树扎根于泥土,挺拔直立,能够抵挡风雨,是院子永远的守护神!
近期作品
王桂兰:全能哥哥真暖心(快乐温馨威海行亲情系列之一)
散文
王桂兰:忆父亲
三周年专栏
王桂兰:心中的石榴园
诗歌
王桂兰:盐碱地的记忆
散文王桂兰:我与睡莲有个约会随笔
王桂兰:感恩有你——我与《山石榴》的文字情缘
王桂兰:那年高考,那个女孩
王桂兰,陵城区第四中学教师。中语会教案设计一等奖获得者。陵城区作协会员。《青岛财经报.我与孩子一起成长》征文二等奖获得者。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感悟亲情。有多篇诗文在平台报刊发表。抬头就能仰望晴空
顾问(姓氏笔画为序):王传明刘东方
吴文立张军范清安臧利敏
特约评论:卢军刘广涛阿勇张厚刚
特约主播:虹逸
主编:踏清秋
执行主编:姜敬东
责任编辑:马美娟国晓宁暖阳
《山石榴》编辑部聊城市文联、市作协重点扶持公号
平台宗旨:荐精品推新人弘扬正能量
投稿邮箱:SS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