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中回不去的乡村是怎样的?已然有些模糊不清。在村中度过的夏天却如此鲜活地烙刻在脑海深处:叫个不停的蝉声、暗夜飞舞的精灵——萤火虫、那刚从地头捧回西瓜小心放在泉眼处的欢喜,印象最深的还是村里赤脚医生家那几棵无花果树,每逢果熟香溢,总和小伙伴们们在边上转来转去。
主人该是懂得孩子们的心思,每年果子熟了便会送来一些。幼年的我许是觉得被人识破了馋嘴念头有些不好意思,总拉着妈妈的衣角让她去接过来,自己却躲在她身后。
那些羞赧又窃喜的午后距今已经过去多年,拿到无花果时的满足感,却让人时常回味!春季有香椿,秋后丝瓜浓,初冬霜打过青菜。那么属于夏天的味道想来该是它——无花果。
无花果的大名在西方文化中源远流长。它是《圣经》里出现的第一种有名有姓的植物,书中多达57次提到无花果,称之为神圣之果、生命果、太阳果。而在《圣经》之前,公元前年的埃及,那时候就已经有无花果树种植的记载了。后来罗马人把无花果带到了英国。如今,地中海沿岸诸国栽培最盛。无花果何时传入我国,其说不一。有说八世纪左右,通过丝绸之路从遥远的波斯传入我国西域,开始在新疆一带种植。也有说唐代以前未曾传入。有关无花果的最早记载,当数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当时称无花果为“底称实”。文中是这样介绍的:“树长四、五丈,枝叶繁茂,叶有五出似蓖麻,无花而实。实赤色类蓖子,味似干柿而一年一熟。”成熟的无花果储存期非常短,买回后一般仅剩两天左右食用时间,因此很多人最初品尝到的都是无花果干。直到这两年,无花果的种植范围越来越广,而运输也越来越快捷,人们才有机会吃到新鲜的无花果。初长的无花果的青绿色的,经过日晒雨露,待慢慢变成紫红色,就熟透了,个头如草鸡蛋般大小。无花果有种独属于它的气息,每逢果熟香溢,都会让人不自觉地停下来,闻一闻那清新微甜的气味。果皮薄而无核,肉质松软,掰开熟透的果,粉嫩的果肉团花锦簇,颜值“爆表”,诱着你一口咬下去。轻轻咬破薄薄的表皮,清甜的汁水充盈唇齿间,带着惊喜的甜,藏着一丝丝的期待,是满满的清香,每一口皆是让人无法抗拒的诱惑滋味。有些人讲究,喜欢剥了皮吃,也容易,将无花果反过来,在果柄的位置向一侧扭开,倒着将紫色的皮一点一点剥开,露出一颗圆形白色的果肉。再将果肉一口吞进嘴巴里,滋味从酸到甜,这口感从绵滑细腻到软糯甘甜,着实一番惊喜。若是吃不到新鲜无花果,还有无花果干可以解解馋,也是风味十足。许多作家都写过无花果,现代着名诗人冯至《无花果》:“看这阴暗的、棕绿的果实/它从不曾开过绯红的花朵/正如我思念你,写出许多诗句/我们却不曾花一般地爱过/若想尝,就请尝一尝吧!/比不起你喜爱的桃梨苹果/我的诗也没有悦耳的声音/读起来,舌根都会感到生涩。”毫不掩饰赞美之情。“千山花开万树香,唯独无花不竞芳。绿衣婆娑默然立,累累甜蜜请君尝。”无花果真的不开花吗?很多人以为无花果是一种不开花就能结果的植物,其实不然。无花果不仅有花,而且还有很多花,只是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无花果是“隐头花序”,它的花就隐藏在我们平时吃的那个“肉球”里。这个“肉球”只在上部开了一个小口,一种名叫无花果蜂的昆虫会从那里钻入,为无花果授粉。虽然后来人们发现了这一秘密,但由于长期以来已经养成了叫它无花果的习惯,所以其名字一直沿用至今。我们吃一颗果实等于吃两千朵花,那特殊芬芳的甜蜜不言而喻。它没有桃花的妖娆,没有梅花的孤高,毫不招摇。它的含蓄、内敛、不张扬都含在甜蜜果肉内,等你品尝、待你发现!
编辑:小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