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守德神父
04
4.福音的内容结构10
团体训言(18章)
这一章的内容是玛窦福音中五篇圣训的第四部分。这部分的内容所教导的是如何领受天国,并成为新的天主子民。既然教会已逐渐形成,当然也有它自己的目标。耶稣并没有为祂所建立的教会立定一些纪律规条,却以智慧性的训言方式论及了团体中应有的友爱相处之道。言论的对象仍然是门徒,耶稣要告诉他们一个接受天国的团体应该具备怎样的生活方式,并指出天国子民在人间的生活原则,且表明教会的成立就是天国的开端。这部分的内容也是由许多不同来源的资料编辑组成的,所以这部分讲述了许多有关天国的比喻,其内容多数都是关于教会而发的。这篇训言明显可分为两个部分,每个部分都以一个比喻作阐释,并以天父的旨意作结语。
第一部分(18:1-14)的主题是“在天国里究竟谁是最大的”。这里是要说明,团体的成员不应该寻求权力的势力,而应该彼此谦卑地服务,并要小心翼翼地去寻找团体中迷失的羊,且要以爱心去照顾好每一头羊。第二部分(18:15-35)的主题是“兄弟姊妹”。这部分的内容重点是在教导,如何规劝失足跌倒的弟兄(18:15-20),以及如何宽恕得罪自己的弟兄(18:21-35)。并且在这里耶稣给我们承诺,只要我们在地上同心合意在一起,无论我们求什么,天父都必会给我们(18:19);同样,哪里有两个或三个人因祂的名字相聚在一起,祂就在他们中间(18:20)。
总之,玛窦福音也是一部特别注重团体生活的福音(18:12-35)。在福音中作者特别强调,应以基督徒的信仰伦理生活来代替犹太人的法律生活。福音中的山中圣训(5-7章),就讲出了基督徒的崇高品德,包括做人的道理,对财物的态度,祈祷、守斋、施舍,以及基督徒应有的爱德等。
11
前往耶路撒冷及与犹太首领的冲突(19:1-23章)
19-25章的内容是整部福音的第五部分。这个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宣讲天国的普遍性。在这部分里,一方面耶稣的比喻内容渐渐转向外邦人的归化,并显示出天国是普世万民的;同时也在宣告旧约的宗教和礼仪都要结束,包括圣殿最后也要被毁灭;而另一方面,迫害和冲突也将逐渐导向耶稣苦难与复活的主题。所以,从19:1开始,所有的场景都逐步朝向耶路撒冷并指向耶稣的苦难与十字架,跟随耶稣的人也逐渐只剩下祂的门徒们了。因此这个部分一开始,便报告了耶稣要离开加里肋亚,而进入犹太境内(玛19:1)。在这之前耶稣是在加里肋亚传教宣讲,而从这里开始,耶稣要准备走向耶路撒冷,完成祂的救赎大业。所以,圣史在这个部分一开始就交代耶稣结束了在加里肋亚的宣讲,以及祂经由河东地区前往犹太境内的行程。并且,耶稣一到犹太地区,就有法利塞人来试探祂(19:30)。这又预示着耶稣在以后的传教活动中将要面对更多人的反对,而耶稣也要以自己的言行来说明天国的道理。这一段的内容及结构,玛窦基本上跟随了马尔谷,只添加了两个比喻(玛20:1-16;21:28-32)。然而,在这个部分里,也有玛窦独特的内容,即“雇工的比喻”(20:1-16),和“两个儿子的比喻”(21:28-32)。这两个比喻,都是以葡萄园来引发话题,也都是玛窦独有的资料。
19-20章所讲述的,是耶稣在路上向门徒们的训话,并进一步地解释进天国的条件。这里论及了为天国守贞,天国是属于小孩子的,以及舍弃财物而进天国等。在21-22章里,耶稣已抵达耶路撒冷,一开始便是耶稣荣进耶路撒冷的场面(21:1-11),接下来就是祂清理圣殿(21:12-17),诅咒无花果树(21:18-21),以及与法利塞人和撒杜塞人展开了五个辩论,其中包括权柄的由来、纳税的问题、复活的问题、最大诫命问题以及默西亚达味之子的问题。最后,23章是耶稣痛斥经师与法利塞人的虚伪、傲慢等,并以七个“祸哉”揭露了这些假善人,且以哀痛耶路撒冷作结语。
12
末世训言(24-25章)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预告永恒天国的来临。玛窦用了五章的篇幅(玛21-25章),讲述了耶稣在耶路撒冷的活动与宣讲,并记载了祂与犹太宗教领袖之间的冲突。在24-25章里,圣史记录了耶稣的第五篇言论,这也是耶稣在受难前的最后公开宣讲。前面耶稣讲完了七个祸哉的言论之后,接下来就是关于末世的言论(24:1-25:30),其中也宣布了旧约的宗教和礼仪都将要结束,包括圣殿最后也要被毁灭(24:1-2)。在这部分里,十个童女的比喻(25:1-13),以及山羊和绵羊的比喻(25:31-46),都是玛窦独有的资料,其内容都在描述人子再度来临之后的审判景况。
总之,末世言论是玛窦福音中卷五部分的言论内容,也是第五大讲词的最后一讲。圣经学者都将这部分称之为“末世言论”,因为其内容确实是关于基督再来以及针对世界末日的事迹所发的预言与劝告。承接上一部分的内容,这里很自然地进入有关末世的训言。在这部分里,十童女的比喻(25:1-13)与公审判的描述(25:31-46),都是玛窦独有的资料。借着这些言词,耶稣劝人警醒,不要沉迷作乐,应时时醒寤,善尽职守。若能如此准备,那么人子的忽然来临就不是大难临头,而是分享天国盛宴的开始。然而末世言论,并不是要描述基督再来的情景,而是要厘清人们对于末世的误解和误判。所以耶稣在这里清楚地解释了末世将会发生的事,并且警告人们不要受骗(24:4-5)。
13
耶稣的苦难及死亡与复活(26-28章)
基督福音的核心内容,就是耶稣的苦难、死亡与复活的奥迹(格前15:3-5)。对观福音中的耶稣苦难史,其内容和结构都基本相同,最富有连贯性,也是叙述最详细的部分。每部福音都用了三章的篇幅,来讲述耶稣的苦难、死亡与复活。耶稣的苦难叙述,也把福音推向了高峰。在这一段落的经文里,包含了基督徒信仰的最重要道理,即耶稣为全人类的罪而死,但又在光荣中复活了。耶稣在最后晚餐时,庄严订立了新而永久的盟约,并在祂的死而复活中得到证实与圆满。玛窦福音的苦难与复活的叙述,其内容重点就是要强调耶稣的新而永久的盟约,且已完成了整部旧约,并且祂的圣死与复活更新了一切、也满全了一切。
玛窦福音中有关耶稣苦难与复活的叙述里,有些内容是玛窦独有的资料,如犹达斯的结局(27:3-10),派士兵把守坟墓(27:62-66),司祭长编造谎言(28:11-15)等,但整个结构仍与马尔谷和路加一致。玛窦对于耶稣复活后的叙述,重点在于强调光明战胜了黑暗,同时也有护教的目的,即指出耶稣的死而复活是真实的,并非祂门徒的捏造,更不是当时人们的杜撰。
这部分里的有关耶稣的预言,多数都在公元70年应验了。为犹太民族而言,罗马人的入侵就相似他们的末日。当时的战争、饥荒、瘟疫,以及罗马人摧毁耶路撒冷圣城、焚烧圣殿等场面,实如耶稣所描述的。至于末日的来临,灾难是基督再来之前必须有的考验,包括宗教教义上的迷惑等。总之,唯有坚持到底的方可得救(10:22;24:13)。
在基督苦难史的一开始,前三部福音也都记述了与苦难有关的事件,如:伯达尼晚宴、逾越晚餐、建立圣体圣事和预言门徒逃散等。所以耶稣的苦难与死亡,确实是一个历史的事件(格前15:12-14)。但为基督徒而言,耶稣的苦难与死亡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而更是基督徒信仰生活的核心内容(格前15:3-5)。因为耶稣的死亡,不是祂生命的结束,反而成为祂复活的基础。复活的耶稣要永远和我们在一起,直到世界的终结(玛28:20)。因此,耶稣的苦难、死亡及复活的史实,是一个超越时空的生命事件,一个赋予世世代代基督徒信仰的核心内容,也是每个人将来都要复活的保证。并且,在现世为每个时代,每个基督徒在洗礼中,都要经历耶稣基督的死亡与复活的逾越,即与基督同死、同葬、同复活,并领受基督复活的新生命。总之,耶稣的苦难与死亡已给予世人一个新希望,让人能透视黑暗,体验到痛苦和死亡的新的意义。再者,耶稣的死亡与复活也是历史与救恩的分界线,它划分了罪恶与死亡、旧约子民与新约基督教会的新时代,并且教会及新的天主子民团体(迦6:16)代替了旧约以色列子民。因着基督的死而复活,新的时代、新的选民、新的宗教礼仪正式开始了(希8:13;10:12-14)。
福音的最后一段(28:16-20),复活的耶稣拥有天上地下的一切权柄,祂命令门徒们要往普天下去,使万民成为门徒,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给他们付洗,并教训他们要遵守耶稣所吩咐的一切。然而,到此福音并没有结束,却要不断向人类、世界及历史开放;耶稣也没有离开,却要永久与人同在、同行,成为永恒的“厄玛奴耳”。因此,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玛窦福音所记载的并非是耶稣升天的场景,玛窦所讲述的耶稣是要天天同我们在一起,直到世界的终结(28:20)。这也就是说,耶稣要与整个人类及整个历史相遇与伴随,并存留于其中直到世界的终结。所以,严格地说,对观福音中只有路加记载了耶稣升天,其地点是在橄榄山上(路24:50-51;宗1:9-11)。至于原始的马尔谷福音,在16:8节就结束了,有关耶稣复活显现的内容(谷16:9-20)是后来加上的。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wuhuaguoshu.com/whgjz/6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