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01
在赫尔曼·黑塞创作小说《悉达多》前,他正经历着人生中前所未有的困难:他一贫如洗,靠出版社资助勉强过活;妻子因精神分裂症住进精神病院,他本人也多次接受精神分析治疗;同时,一战的精神创伤又持久深远。对黑塞来说,他必须苦苦求索关于生命、自我与存在的答案,而《悉达多》就是这样一部凝结了黑塞的人生际遇和深沉思考的作品。
(图片来源:豆瓣读书)
02
《悉达多》描写了主人公古印度贵族悉达多的一生。少年时代的他出身显贵,俊美聪颖,被世人艳羡,他和好友乔文达一同练习冥想、读经斋戒的技艺,但他的心并未因此感到安宁,在无花果树下,在芒果林甘甜的影子里,他的灵魂却悸动不安,一天,他决心告别师长和父母,成为一位瘦如胡狼的苦行僧,在林中苦修,从此踏上了曲折幽远的心灵旅程……
而关于这部书的体悟,译者姜乙的描述最能直击心灵:
“伴随黑塞的书写,我也在悉达多的步履中经历他的告别:告别双亲及家园,告别朋友及老师,告别佛陀,告别挚爱,告别旧我。这些残酷的告别或许是人生真相,或许是获得神性自我,获得对万物、对人、对世界更为广大的宽容与爱的必经之路。我看见佛陀。他光明圆满,神圣温柔。我看见他庄严、永恒而迷人的微笑。当悉达多阴郁地走进芒果园,感受胸中的痛苦和死意时,我看见耶稣在客西马尼园中痛饮最后忧伤的一杯,几乎要死,在孤苦和惊恐中渴望一丝属人的警醒与陪伴。在河水的咏唱中,我听见一部巴赫的弥撒,听见至高者的死与复活,听见一个人的爱与受难的一生……”
(图片来源:bilibili)
03
“可是他,悉达多,却无法让自己喜悦,无法让自己略有兴致。他在无花果园的玫瑰小径上漫步,在幽蓝的树影下静思,在救赎池中每日洁净身体,在芒果林浓荫匝地处献祭。他优雅完美的举止讨人欢心,令人赏心悦目,可他心中却并无喜悦。梦境侵袭他,无尽的思绪从河流中涌出,在繁星中闪耀,自太阳的光辉中洒落;当祭祀的烟火升腾,《梨俱吠陀》[4]的诗句弥漫,当年长的婆罗门和智者的教诲不绝于耳,悉达多的灵魂悸动不安。”
信守经律还是自寻奥义?入世,体察世间百态,还是出世,隐忍体肤饥寒?黑塞用隽永、融合东西方的语言,用行云流水的诗意,带我们与悉达多一起寻找答案,向喧闹的人间世、向罕有人至的树林、向生命之河反复叩问。
“此刻,世界隐匿于他的周围,他孤单伫立如同天际孤星。此刻,悉达多比从前更自我,更坚实。他从寒冷和沮丧中一跃而出。他感到:这是苏醒的最后颤栗,分娩的最后痉挛。他重新迈开步子,疾步前行。他再也不回家,再也不回父亲那里,再不回去。”
(图片来源:bilibili)
04
读悉达多时,你应该会很平静,听得到自己心灵的韵律,那些不安、焦躁和悸动都慢慢浮于水面,等待你用阅读去安抚。你一定会和悉达多一样醉心于寻找命运、存在和自我的奥义,经历无数次苦痛不舍却又坚毅果决的道别,终于收获新生的勇气和喜悦。
感谢你的驻足
也欢迎你留言分享你的故事
秘书处
文案:韦子轩
编辑:刘越
责编:朱歆琦
素材来源:百度百科、豆瓣读书、bilibili
喜欢我们请长按下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wuhuaguoshu.com/whgjz/6059.html